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和市工信局聯合在全市開展2022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日前,經廣泛動員、組織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決定發布于萌等20名2022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優秀事跡。這其中有7名優秀的女科技工作者,讓我們一起學習宣傳她們的先進事跡,大力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匯聚強大合力,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青春之花在祖國海疆綻放
于萌,女,中共黨員,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工程師,主要從事提高采收率用化學產品的自主研發工作。她帶領團隊以保障祖國海上油氣增儲上產為使命,聚焦突破提高采收率關鍵技術,成功自主合成了可在線注入分散調驅體系,實現了海上高礦化度油田的低成本調驅,為助力中國海上油氣增儲上產貢獻智與力。曾榮獲“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第三屆青年科技英才”“第二屆渤海地區十大杰出青年”“第四屆中海油服青年先鋒”榮譽稱號,并多次在SPE國際會議宣講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
擦亮“心靈窗戶”的白衣天使
王雁,女,中共黨員,天津市眼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她潛心研究新理論新技術,在我國開展第一例微創型全飛秒手術并在全國成功推廣350余萬例,并不斷提高診療精準度和效率,引領我國屈光手術走向國際前列。她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近視防控號召,投身各種公益和科普宣傳,受眾上千萬,為我國視覺健康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她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亞太眼科杰出貢獻獎、天津市杰出人才、 首屆海河醫學學者、中華醫學會獎等多項榮譽。
堅守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檢驗人員”
王玉娥,女,中共黨員,薊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主任技師。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斗中,她帶領團隊第一時間請戰,每天與病毒“零距離”交鋒。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管理,為應對核酸檢測量劇增的現實困難,她不斷優化PCR實驗室的檢測流程,第一時間實現了待檢標本的“0庫存”。在日常檢驗工作中,她不斷拓展檢測項目,提升檢測能力,實現了全區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衛生目標。她曾榮獲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三八”紅旗手稱號。
知行合一 勤耕不輟 助力科教興國
艾玎,女,民盟盟員,天津醫科大學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她長期致力于我國代謝性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及規律的研究,并通過藥物篩選的方法發現潛在藥物治療靶點,其研究成果對于認識糖脂代謝紊亂在心血管穩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臨床實用價值,在國內和國際學術界取得了廣泛的影響。她曾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教育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天津市青年科技獎等。
守赤誠奮斗之心 為航空事業奮斗終身
任金茹,女,中共黨員,成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她從事航空技術研發工作四十余年,曾參加了國家重點工程及多個型號的設計、研制工作。發表技術論文20多篇,其中3篇入選中國國防科技報告中。她帶領團隊自主設計飛機火焰抑制器,自主設計40兆瓦級雙燃料噴嘴,填補了國家空白;主持研發“航空發動機燃油噴嘴等增材制造”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成果認定證書。她曾榮獲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成果二等獎2次、三等獎1次,獲得中航發西安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1次、二等獎3次,榮立航空工業三等功。
傾情奉獻 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天津糧”
鄭愛軍,女,中共黨員,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栽培技術研究。2018年發起天津小站稻地方標準構建行動,主持建立了國家小站稻栽培標準化示范區和國家水稻農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目前天津小站稻已經建立標準化示范區10萬畝,標準化引領天津小站稻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先后推廣水稻新品種35個,主持及參加省部級科技項目30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
以愛之名 溫柔守護
校海霞,女,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分子病毒學、疫苗和抗體的研究。她帶領團隊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表達純化工作,為一線醫院的臨床血清學檢測提供了珍貴的抗原,正是利用這些抗原,篩選獲得了可以中和新型冠狀病毒的中和抗體,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治做出了積極貢獻。曾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天津市濱海新區“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獲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天津市2020年“最美科技巾幗”等稱號。
圖文來源:天津日報、天津市婦聯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