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發〔2014〕9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發展改革委、民政廳(局)、財政廳(局)、商務廳(局)、總工會、團委、婦聯:
推動以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病患陪護服務為重點的家庭服務行業規范化、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職業化,是保障家庭服務供給、提高家庭服務質量、促進家庭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種、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濟南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時指出的要堅持誠信為本、提高家政服務職業化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43號),現就開展家庭服務業規范化和職業化建設(以下簡稱“兩化”建設)通知如下:
一、“兩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
(一)總體目標。
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適應家庭服務業發展需要,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到2020年,努力實現家庭服務行業規范化、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職業化的目標。
(二)具體要求。
1.規范化建設。
(1)依法經營,誠信為本。從事家庭服務的企業(單位)依法登記或注冊,遵循合法、平等自愿、誠實信用的原則開展經營活動,公平參與實誠競爭,為家庭提供安全、便利、優質的家庭服務,依法保障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家庭服務企業(單位)建有健全的企業管理制度,有條件的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創新管理和服務模式,實行連鎖化、規;、網絡化、品牌化經營。
(2)標準服務,順暢對接。家庭服務標準體系完備,家庭服務企業(單位)依據家庭服務標準提供家庭服務,推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服務規范,努力創建服務品牌,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家庭服務業公益性信息服務平臺普遍建立,健全供需對接、信息咨詢、服務監督等功能,實現家庭與家庭服務企業(單位)順暢對接。
(3)充分自律,有效監管。家庭服務行業協會覆蓋面穩步擴大,行業協會的服務、協調、自律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化程度高。家庭服務市場監管法規規章完備,執法嚴格有效,市場行業規范,各方主體權利得到維護,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2.職業化建設。
(1)職業認同得到確立。家庭服務從業人員普遍樹立“家庭人”職業形象和職業道德,踐行“把愛心送到家,把服務做到家”的理念,職業文化健康發展,家庭服務職業受到社會廣泛認同和尊重。
(2)職業技能顯著提高。家庭服務從業人員普遍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和技能,能夠提供專業化的家庭服務。
(3)職業隊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進入家庭服務領域就業和創業,包括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專業職業培訓人員和專業研究人員組成的家庭服務業職業隊伍不斷壯大。
(4)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勞動用工合法規范,維護家庭服務從業人員權益的法規政策進一步完善,建立多渠道權益維護機制,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權益得到保障。
二.以誠信建設為重點推進家庭服務業規范化建設
(一)完善家庭服務業企業(單位)經營行為規范。針對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病患陪護服務等業態的行業特點,研究制定并不斷完善法規規章,規范家庭服務企業(單位)的經營行為。
(二)強化企業經營和市場行為監管。定期開展家庭服務業市場清理整頓,加強市場日常監管,嚴肅查處違法經營行為。
(三)加強家庭服務誠信建設。大力開展家庭服務機構誠信經營教育、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家庭守信教育。將職業道德作為從業人員崗前培訓的內容。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建立家庭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納入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對嚴重違法失信的機構和從業人員建立“黑名單”并依法公開曝光。探索建立家庭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誠信服務承諾制,要求以規范格式想社會公開承諾。
(四)推行家庭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大力推行家庭服務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積極研究制定新的業態服務標準和規范。對暫未制定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鼓勵各地探索制定地方標準,積極探索指導督促企業執行標準的有效途徑和辦法。鼓勵企業實行更高水平的服務標準和規范,推動家庭服務像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五)提高家庭服務業公益信息服務能力。依托家庭服務信息網絡、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公共就業信息平臺等,理順關系,健全功能,加強家庭服務業公益信息服務,擴大信息服務覆蓋面,促進信息服務想農村社區覆蓋,實現家庭服務供需信息對接和共享。積極爭取電信管理部門的支持,設立家庭服務業公益性服務號碼。支持通訊、互聯網企業設立家庭服務業公益信息服務網站、呼叫中心,為家庭和家庭服務企業(單位)提供供需對接服務。
(六)充分發揮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作用。通過政府轉變職能、購買服務、稅收優惠等措施,積極扶持發展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加強與行業協會的聯系,重要會議可邀請行業協會參加,重要課題可委托行業協會開展研究,重要政策文件要征求行業協會的意見。鼓勵行業協會及時報告家庭服務行業發展情況,提出促進家庭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鼓勵行業協會通過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和倡導實施行規行約,進一步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相關各方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三、以培訓工作為重點加強家庭服務業職業化建設
(一)加大家庭服務業職業培訓工作力度。把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培訓納入本地區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確保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培訓的規模和質量。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精神,針對家政服務行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并落實職業培訓政策,對城鄉有意愿的勞動者(含家庭自雇的家政服務員)申請參加家政服務技能培訓的,做到應訓盡訓;對參加家政服務技能培訓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做到應補盡補。按照家庭服務業相關職業(工種)不同等級要求、市場需求緊缺程度以及培訓平均成本,科學合理地確定培訓補貼基本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定期予以調整。在組織開展培訓工作中藥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
(二)建立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加強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標準制(修)訂工作,構建完善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從初級工到技師的職業發展通道。落實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鼓勵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發布不同職業技能等級家庭服務從業人眼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引導家庭服務從業人員通過提高技能水平增加工資收入。
(三)強化家庭服務業專門人才培養。推動支持有條件的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開設家政學等社會急需的家庭服務類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加快培養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等專業人才。積極鼓勵校企合作,形成實習培訓、合作講學、兼職任教等形式多樣的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推動高等院校建立家庭服務專業研究中心,為家庭服務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支持家庭服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加強校際交流。開展家庭服務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培養經營管理人才,提高家庭服務企業(單位)科學管理的能力。
(四)提高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充分發揮現有職業培訓資源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尤其是“千戶百強”家庭服務企業(單位)和工會、婦聯組織舉辦的大中型家政服務機構依法興辦職業培訓機構,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依托所屬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家庭服務培訓。結合中心城市家庭服務體系建設,在家庭服務需求大、從業人員多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利用現有培訓機構和資源,建設家庭服務職業技能實訓基地。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1—2個家庭服務職業培訓示范基地。加強家庭服務業職業培訓課程體系、培訓大綱以及培訓教材開發,推廣家庭服務業規范化系列培訓教材。大力推進家庭服務業職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依托有條件的培訓機構開展師資培訓,逐步建立師資庫。
(五)積極宣傳推廣“中國家庭服務”行業標識。指導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向依法登記、合法經營的家庭服務企業(單位)推廣使用“中國家庭服務”標識,大力宣傳“把愛心送到家,把服務做到家”服務理念。在使用標識時,要嚴格按照標識標準制圖數據制作標識,將標識懸掛在辦公經營場所或活動場所的顯著位置,妥善維護標識,確保標識圖形的完整性。
(六)努力維護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勞動保障權益。積極促進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穩定就業,依法保障其各項勞動保障權益。制定適應家政服務特點的勞動用工政策及勞動標準,保障家政服務員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條件、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四、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充分發揮在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聯席會議中的牽頭作用,積極履行推動家庭服務業規范化和職業化建設的統籌協調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研究制定本地家庭服務業“兩化”建設實施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家庭服務業“兩化”建設。各級發展改革、民政、財政、商務、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單位)要按照《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建立推動家庭服務業發展促進就業部門協調機制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9〕14號)和各地職責分工要求,認真履行各自職責,加強協作配合,共同推動家庭服務業“兩化”建設,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各地區、個有關部門要及時分析掌握新情況、研究解決新問題,每年初向上級部門和同級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工作協調機構報告工作情況。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發展改革委
民政部 財政部
商務部 全國總工會
共青團中央 全國婦聯
2014年12月24日
|